電子工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上之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產業界對中高階層技術人才的質與量之需求均極為殷切。電子系及電通所隸屬「電資學院」,教學目標即是配合工業經濟發展與產業界的需求,擴展學生專業技能,加強其創造思考與研究發展能力,積極為國內產業界培育具理論與實務訓練高等電子專業技術人才,同時規劃跨領域的學程,增加第二專長。發展的重點以計算機工程(含軟體、硬體、韌體、多媒體、人機介面、及單晶片微處理、無線通訊 (含無線傳播、行動通訊、信號處理及網路應用)與電波傳播(含數值電磁、高頻電路、 信號處理及網路應用)與電波傳播(含數值電磁、高頻電路、微波傳播、微波積體電路設計、光電系統、光通訊及光纖有線電視雙向互動影音傳輸)及超大型機體電路(晶片設計、電腦輔助、設計自動化、軟硬體共同設計)等四大領域,並強調計算機、通訊、光電及控制等技術之整合與應用。
本校創立於民國元年,與中華民國同壽。本科系所自民國37年創立迄今,畢業之校友已超過五千人,他們在工業界踏實的工作態度與敬業的精神,均深獲各界之讚許與好評。而歷任科系所主管多年來的精心擘畫,建樹良多,成績斐然,共同為培育高級電子技術專業人才而努力。
民國94年 八月更名為『電腦與通訊研究所』。
民國92年 八月增加『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博士班。
民國92年 八月增加『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民國91年八月『電子科』五專自然終結,走入歷史。
民國89年於進修學院增設二年制『電子工程系』,每週六晚間及週日上課,修業三年,招生對象為專科畢業生。於進修部增設二年制『電子工程系』,每週一至五晚間上課,修業三年,招生對象為專科畢業生。
民國88年成立生化與程序工程等六個碩士班研究所,另增設二年制經營管理系及應用英文系。
民國87年增設電機與能源研究所,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材料及資源工程研究所、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等四個碩士班研究所,原建築設計系更名為建築系。
民國86年八月改名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新增車輛工程及冷凍空調工程等兩個學系,增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土木與防災研究所及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等三個碩士班研究所。另設有二年制各學系在職進修班利用晚間上課,提供社會在職青年進修。
民國85年奉准成立機電整合研究所碩士班,『電子系』分配兩個碩士班研究生。
民國83年八月改制升格為「國立台北技術學院」,設有二年制『電子』、機械、電機、化學、材資、土木及工業工程等七個學系,招收專科畢業生;四年制『電子』、機械、電機、化學、材資、土木、紡織、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等十個學系,招收高中及高職畢業生。
民國76年八月,工業設計科建築組獨立為建築設計科,工業工程科改名為工業工程與管理科,同時核能工程科暫停招生。民國77年 八月,礦冶工程科改名為材料及資源工程科。
民國70年七月,改名為「國立台北工業專科學校」。
民國66年奉令附設二年制工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先後增設『電子』、機械、電機、化工、工業工程、土木、紡織工業及建築等八個學科,每週六晚間及週日上課,修業三年,招生對象為高中與高職畢業生。
民國50年先後增設『電子』、機械、電機、化工、核能及工業工程等六個二年制學科,招收高工畢業生為主。民國54年先後增設機械、電機、『電子』、化工、礦冶、土木、紡織、工業設計及工業工程等九個三年制夜間部學科,修業四年,招收已服兵役或免服兵役之高中及高工畢業生。
民國42年先後增設『電子』、紡織、機械、電機、化工、土木、礦冶及工業工程等八個三年制學科,招收高中及高職畢業生。
民國37年升格為「台灣省立台北工業專科學校」,初始設有『電子』、機械、電機、化工、礦冶及土木等六個五年制工程學科,以招收初中畢業生為對象。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改名為「台灣省立台北工業職業學校」。
民國26年增設採礦科,與之前的機械、土木、應化、電氣及建築等計有六科。
民國18年三年制專修科改為二年制
民國12年兩校合併,改稱為「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電氣科,並分五年制及三年本制專修科。
民國10年又更名為「臺北州立台北第一工業學校」,以日籍學生為對象。而原臺北工業學校則改名為「臺北州立台北第二工業學校」,以臺籍學生為對象,但兩者仍在同一校舍上課。
民國8年改名為「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
民國7年在原址增設「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並設機械、應化及土木等三科,專收日籍學生。
民國元年本校創立,日本臺灣總督府於臺北廳大加堡大安庄(即本校現址)設立「民政學部附屬工業講習所」,設有土木及金工與電工等兩科,為本省工業教育之肇端。
電子工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上之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產業界對中高階層技術人才的質與量之需求均極為殷切。電子系及電通所隸屬「 電資學院」,教學目標乃配合工業經濟發展與產業界的需求,積極為國內產業界培育高等電子專業技術人才,其發展的重點以計算機工程(含軟體、硬體、韌體、多媒體、人機介面、及單晶片微處理、無線通訊 (含無線傳播、行動通訊、信號處理及網路應用)、電波傳播(含數值電磁、高頻電路、微波傳播、微波積體電路設計、光電系統、光通訊及光纖有線電視雙向互動影音傳輸)與超大型機體電路(晶片設計、電腦輔助、設計自動化、軟硬體共同設計)等四大領域,並強調計算機、通訊、光電及積體電路等技術之整合與應用。
目前,本系所師資計有專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等共三十幾位。學生計有博士生近55人、碩士生超過181人、碩士在職專班、大學部二技生一班、大學部四技生八班、進修學院二技生三班及進修部二技生三班。
教學方面為因應科技整合潮流,顧及電子工業發展走向及產業界實際就業市場之需求,即時增修訂系所之必選修課程結構與教材,結合計算機工程、無線通訊、信號處理、電波傳播及光電控制等領域,對學生施以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完整的專業訓練,使其具備各種有關電子工程之設計、製造、應用與修護的專業技能,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符合高級技術人才必備的資格。而且為配合通識課程的規劃,來提升學生之科技與人文素養。同時,為充份尊重學生的受教權及了解老師的教學成效,於每學期期末對每一學科進行教學評量,以作為提昇教與學的參考依據。
研究方面,近年來教師積極申請國科會研究計畫,及產學合作研究計畫,參加國際與國內學術會議發表論文與著作於期刊與申請發明專刊。每學期邀約校外產官學之專家學者,舉辦12場以上之學術專題演講,提昇本系所學術研究風氣。在有限的資源與空間之下,為發揮其最有效的使用功能,教學實驗室計有電子電路實驗室、通訊系統實驗室、微電腦 週邊實驗室與電腦軟體實驗室,而研究實驗室計有視覺影像及人機界面實驗室、高頻電路實驗室、嵌入式系統與醫電工程實驗室、網路應用實驗室、語音暨通訊信號處理實驗室、行動通訊實驗室、展頻通訊實驗室、無線區域網路實驗室、射頻與天線實驗室、應用電磁實驗室、無線通訊實驗室、微波與無線零組件實驗室、無反射天線與電磁量測實驗室、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實驗室、 混合訊號IC實驗室、功率積體電路設計實驗室。
推廣教育方面為配合第三教育國道回流教育、國家建設與高科技發展、提昇企業於國際間之競爭力及服務校友需求,提供社會人士終身學習與永續進修管道,除進修學院及進修部學制之外,也推廣教育課程與相關研習班。
獎助學金方面,為紀念本系所已故李海水老師在校服務十三年餘,彰顯其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對系所貢獻良多,特邀集熱心校友募款250萬元,於85學年成立『李海水老師紀念獎學金』,以每年孳息嘉惠後進學子得以繼續領受其遺愛。本系所林宏裕校友(陽光電子董事長)為鼓勵電子系同學積極從事專題研究,養成創新思考模式,提升學術能力與實務技能,特提供1,000萬元,於88學年成立『林宏裕校友學生實務專題獎助辦法』,以每年孳息獎勵實務專題製作績優同學。本系所胡家龍校友(聯強 國際公司總經理) 為紀念其父親胡旭東先生,特捐贈350萬元,於89學年成立『胡家龍校友紀念父親胡旭東先生獎助學金』,以每年孳息獎助清寒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及學生緊急救助用。 本系所廖學福校友(建興電子總經理)為紀念其父親廖大宜先生,特捐贈1,000萬元,於94學年成立『廖大宜先生清寒獎助學金』,以每年孳息獎助清寒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及學生緊急救助用。本系所莊永順校友(研揚科技董事長)為紀念其母親莊李香女士,特捐贈500萬元,於95學年成立『莊李香女士清寒獎助學金』,以每年孳息獎助清寒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及學生緊急救助用。本系所賴柏洲教授,特捐贈662萬元(賴柏洲教授捐贈300萬元,其餘捐贈計362萬元),於95學年成立『賴柏洲教授獎助學金』,以每年孳息獎助清寒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及學生緊急救助用。
本系所未來發展在教學、研究、服務、進修及推廣等均應作相當程度的增進,對內健全體質,對外提昇競爭力。優先重整研究實驗室,同領域的老師互組研究群,相輔相成,建立各實驗室特色,並於實驗室外牆展示教學與研究成果海報。走出去爭取主辦大型學術研討會,規畫多年度整合型計劃,提昇研究風氣與層次。鼓勵以博碩士論文與專題製作等成果向國內外研討會議與期刊多投稿,以增加本系所的曝光率,提昇知名度。連結現有資源與產業界之研發計劃,提供教師學術研究成果,帶動產業升級,共創雙贏。整合校友力量,協助同仁與校友的多方面互動及交流,結合於教學研究服務與推廣等夥伴關係。92學年度起『電通所博士班』開始招生。提昇師資陣容,繼續薦送講師分赴國內外攻讀博士學位及延聘學經歷豐富之教師。定期舉行教學經驗交流研討會、檢討增修新課程的開設及推廣專業用書原文優先,提昇學生專業英文能力及進修與就業的實力。傳授學生IQ,提昇其EQ,更要求其兼具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相關的專業認證,如甲級技術證照、高考、電腦應用及網路管理等。規劃系所專業學程,包含半導體、積體電路設計、硬體應用、軟體應用、無線通訊及電波傳播等6個學程,預定學生畢業學分至少須包含2個學程,以鼓勵學生修習多元專業,培養日後在社會多一分生存的知識實力。加強回流教育,推廣學分班、非學分班與相關專業研習班,並於92學年起電通所碩士在職專班開始招生,提供校友與社會人士再進修的機會。